公司是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主要是做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产品研制、 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基本的产品包括丙氨酸系列新产品(L-丙氨酸、DL-丙氨酸、β-丙氨酸)、D-泛酸钙和 α-熊果苷等,可大范围的应用于日化、医药及保健品、 食品添加剂、饲料等众多领域。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公司已成为全球领先的 通过生物制造方式规模化生产小品种氨基酸产品的企业之一,丙氨酸系列产品生 产规模位居国际前列。
公司坚持“以可再生生物资源替代不可再生石化资源,以绿色清洁的生物制 造工艺替代高能耗高污染的石化工艺”的发展路径,以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 发酵工程等学科为基础,建立了“工业菌种—发酵与提取—产品应用”的技术研发 链,在工业菌种创制、发酵过程智能控制、高效后提取、产品应用开发环节形成 了完备的技术领先优势,开发和应用了以微生物细胞工厂为核心的发酵法生产工 艺和以酶催化为核心的酶法生产工艺,替代了传统化学合成工艺的重污染生产方 式,实现了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精细化合物的技术变革,并持续推进生物制造技术 工艺的升级和迭代。
其中,微生物发酵法工艺利用可再生的葡萄糖直接发酵生产, 生产成本更低,生产过程更为安全、绿色、环保,代表了更为先进的生物制造方 法。公司的 L-丙氨酸主要通过发酵法工艺生产,通过持续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 新,公司突破厌氧发酵技术瓶颈,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 化生产 L-丙氨酸产品,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及产品成本,有效拓展了下游应用领 域,促进了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同时实现发酵过程二氧化碳零放排,技术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
公司的 DL-丙氨酸、β-丙氨酸、D-泛酸钙和 α-熊果苷通过酶法工艺 生产,公司成功构建能够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催化特定反应的生物酶,避免了传统 化学合成法使用高污染、腐蚀性的有机溶剂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有效缓解了 化学溶剂残留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并使得生产过程更加安全、节能、 环保。
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积累,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截 至本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 30 项,实用新型专利 23 项。公司先 后成功承担了科技部“863”计划、国家发改委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科 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攻关项目。公司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还获得了多项国 家及省部级奖项,例如“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工信部制造业单 项冠军产品”、“中国专利优秀奖”、“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安徽省重点新产品”、“安徽省专利金奖”、“国家重点新产品”等发酵法技术或产品荣誉,以及“上海市科 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等酶法技术或产品荣誉。
公司领先的工 艺技术、优良的产品品质以及绿色生态标签,受到了境内外众多客户的认可,公 司已与巴斯夫、诺力昂、味之素、伊藤忠、德之馨、天新药业、华中药业、华海 药业等境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积累了诸多优质客户资源。
(二)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64.37%、72.44%、65.48%和 63.63%,占比保持相对稳定。
氨基酸是含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是构成蛋白质大分子的基 础结构,几乎一切生命活动都与之有关,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保健、食品、 饲料、化妆品等领域。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健康需求的增长,氨基酸的工业生 产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丰富。
近年来,丙氨酸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丙氨酸广泛应用在日化、 医药及保健品、食品添加剂、饲料等众多领域,近年来市场需求保持着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 年丙氨酸系列产品全球需求量约 5 万吨,2016 年至 2019 年间,丙氨酸全球需求量年复合增长率约 14%,预计未来 市场仍将会以约 12%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到 2023 年全球市场需求可达 8.1 万吨。
目前,全球主要有 6 家泛酸钙生产厂商,总产能约为 2.8 万吨,其中,亿帆 医药为泛酸钙最大供应商,6 家生产厂商中 4 家为中国企业,国内产能占全球近 80%的份额,我国慢慢的变成了 D-泛酸钙产品的“世界工厂”。
在丙氨酸细分行业中,与发行人构成直接竞争的企业主要包括烟台恒源生物 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武藏野株式会社等。
公司预计,2021 年 1-3 月,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为 15,000 万 元~18,000 万元,较上年变动幅度为 15.57%~38.6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 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为 3,200 万元~3,500 万元,较上年变动幅度为0.71%~8.60%。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