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农业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方向

时间: 2024-06-18 19:04:32 |   作者: 产品中心

  生态循环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发展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提高农业ECO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突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取得发展;60年代欧洲的很多农场转向生态垦植,70年代末东南亚地域开始研讨生态农业,走可继续发展的路线变成全球各国农业进行的共同选择。目前,各地已经探索出许多独特而实用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日本菱镇将小规模下水道污泥、家禽粪便以及企业的有机废物作为原料投入到发酵设备,产生的甲烷气体用于发电,剩余的半固体废渣进行固液分离,固态成分用于堆肥和干燥,液态成分处理后再次利用或者排放,实现了废物的高度资源化和无害化。

  该模式通过充分的利用秸秆、粪便、加工废弃物等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将种植业生产、畜牧业生产和水产养殖业等密切结合起来,使他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品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从而防止了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并转化形成更多经济产品。

  吉林省德惠市将农畜产品加工公司作为核心企业,通过产业化进行农畜产品的转化和精深加工,实现“种植-养殖-加工”相配套,实现生产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其基本的产品为肉鸡、肉牛、玉米、大豆、水稻。生产特点在于养殖肉鸡、肉牛产生的废弃物、粪便可用于肥田,农田产出的玉米、秸秆等又可作为鸡、猪的饲料,完成资源的多级转化利用,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该种养模式是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核心的种、养、加工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其采用清洁生产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工增值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该模式依托并整合当地优质的农业资源,全力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的循环经济,延伸价值链条,促进当地特色农业发展。

  种养加工复合模式主要在我国水稻产区、小麦产区等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应用,其特点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农牧的高效复合,形成“粮-畜-肥-粮”的良性循环。

  东海县近年来积极探索实践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全县在82%以上的新栽桑树、林园中套种了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放养鸡、鸭、羊,发展多层次立体循环农业。

  该模式是以蚕桑业、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的丘陵山地立体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主要依托当地优质蚕桑资源和产业基础,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主体,养殖蚕桑,全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它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可以轻松又有效缓解地区水、土资源短缺问题。立体种养的循环农业模式主要使用在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

  培养复合型人才。生态循环农业是一个高科技行业,要把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理论、节约利用农业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等内容纳入农业人才教育培训范畴。注重培育不一样的层次的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他们在创新创业中积极实施生态循农业,不断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

  模式产业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看似是一个整体的产业链,但产业化还是比较薄弱。更主要的核心产业怎么样打造,如何通过核心产业带动别的环节的提升。生态循环农业不是为了生态而生态、为了循环而循环,而是在产业的基础上加强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

  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资本化与商业化。投入一个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少则10多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但生态农业存在“投入大,回报慢”的窘境。尽管国家在努力推进农业领域项目落地,但生态循环农业如何吸引资本值得深入思考。

  此外,生态循环农业的商业模式打磨需要顶层设计,以生态为主线,考虑农业的每个环节,设计出盈利模式。同时,通过既定的商业模式快速复制的方式,推进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变现能力。

  创新依然是关键。生态循环农业也是一个系统性产业模式,除了循环经济模式,还需要农业产业链模式,农业食物链模式等,打破生态循环农业的困局,依然依靠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