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棉产品

在新征程上更好展示淮安“象征意义”

时间: 2024-07-20 16:08:41 |   作者: 有机棉产品

  在佩浦高分子科技集团车间,废塑料瓶拉出比头发丝还细的15D超细旦纤维,填补了该领域行业空白;在盱眙龙虾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新培育的“盱眙红一号”龙虾品种问世,体重平均增加18.62%;在宁淮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新开工项目抢抓订单,热火朝天生产忙……淮安这座依水而生、依水而行的“运河之都”,从不缺乏跨越赶超、逐梦复兴的勇气和韧劲。6月25日至26日,省第三批“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淮安,聆听记录这座城市高水平发展的“拔节之声”。

  一处处建设工地塔吊林立,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蓄势待发,比天气更火热的是淮安大地蒸腾的项目建设热潮。近日,淮安市委市政府举行2023年第二次重特大产业项目攻坚拉练,市主要领导分别带3组人员赴9个县区、园区,58个产业项目现场看变化、问进展。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表示,全市上下要牢牢把握高水平发展这个第一个任务,拿出“比与学”的勇气、“追与赶”的志气,攀高比强、跨越赶超,奋力开创淮安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局面,在新征程上更好展示淮安“象征意义”。

  15分钟直达南京北边界,60分钟直达南京主城区。6月25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来到南京进入苏北的“第一站”——宁淮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

  “这里的地理条件太优越了。园区从厂房、技术扶持和人员调配等方面都给了很大支持。”江苏岚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长征说。2月,该公司投资的农业机器人项目正式投产,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5000万元。作为一家依赖科研成果支撑的智造企业,公司最终选择将研发团队留在南京,生产基地落户园区。

  对于园区帮办的101%服务,江苏精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单正州也深有感触。“由于今年要交付7万台小型储能设备和4万套动力电池系统,必须在5月中旬实现投产。园区倒排工期,高效组织施工装修、保障电力供应,确保了企业如期投产。”单正州说。

  “园区就像是一个双向‘飞地’,推动南北互补、资源共享、科创联动。”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峥嵘介绍,到8月份,园区机器人一期6家企业将全部投产。年底前二期顺利交付后,园区将有14家公司实现投产。今年全年还将力争新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总投资100亿元以上。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归巢。为破解项目审批“慢”、推进“堵”、手续“烦”等问题,淮安创新开发全市项目全周期监督管理系统,实现全市各大小项目的审批进展情况、有一定的问题分析、工单处理进度“一网监管”,为众多项目落地开工赢得了宝贵时间。淮安市委营商办副主任张文兵说,该平台运行以来,已发现项目问题539个,处置完成507个,完成率94%。

  近年来,淮安确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导向,紧盯“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目标,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天合光能、中天钢铁、巨石等一批百亿级项目不断刷新落户速度。

  五颜六色的废弃饮料瓶经过加持,变为成衣、西装、跑鞋……在江苏佩浦高分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废料经由生产下压缩、织布、成衣,完成了循环利用的“低碳之旅”。“这根比头发丝还细的15D超细旦纤维,就是由废旧塑料瓶制成的。它由72根更细的纤维组成,可用来生产汽车电池的绝缘膜。”公司CEO王志鹏介绍,去年公司获得重大突破,变成全球首家物理法工艺突破规模化量产15D以内超细旦纤维级切片的企业。

  从“一根丝”到“一匹布”再到“一件衣”。随着一大批纺织业重特大项目陆续投产,本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实施技改扩能,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的洪泽纺织产业,涌现出一批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获评“江苏省高新纺织产业基地”。“我们正在打造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绿色低碳差异化纤维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开票销售超百亿元。”洪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邓玉鸿说。

  各类仪器仪表市场经营主体近2000家,71家重点仪器仪表企业产值达31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在“仪表之乡”金湖,为推动本土优势产业加速插上“智改数转”翅膀,金湖招引江苏省热工仪表计量中心落户,以往需要一个多星期完成的送检流程,如今一两天就能完成。“中心的检验测试能力已经能覆盖到金湖90%以上的仪器仪表企业产品。”淮安市计量测试中心副主任辜卫国说。

  拥抱“智改数转”浪潮,是制造业发展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淮安市坚持把数字化的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加快数字化的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目前,全市累计创成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9家、省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6家、省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车间50个,获评五星上云企业12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48家,星级上云企业620家。

  刚冒出的嫩绿色芦笋尖密密匝匝,工人正将刚摘下的新鲜芦笋捆扎成束装筐、等待货车运走……6月26日,在涟水县红窑镇春竺芦笋产业园,涟水县瑞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一派忙碌。“我们公司从2021年的256亩起步,坚持更新品种、改良技术,如今已成为省级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涟水县芦笋协会会长、瑞丰农业负责人郑标告诉记者。

  从鲜芦笋到芦笋茶、芦笋啤酒、芦笋饮料、芦笋饺子……近年来,涟水芦笋产业链越拉越长、名气越打越响,现已形成以红窑芦笋产业示范园为核心,辐射五港、黄营、梁岔、唐集等周边镇的2万余亩种植区域,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设施化芦笋种植基地,年产5万余吨,总产值超10亿元,强村富民效应不断增强。

  打出本土农产品特色牌的不止是涟水。在位于马坝镇的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盱眙龙虾)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小龙虾水环境化学研究室、微生物学实验室、营养学研究室等比邻而立。“这是我们新品种‘盱眙红一号’,个头大、长得快!”在繁育大棚,工作人员拉起一网龙虾展示道。“新品种平均收获体重提高18.62%,亩产提升18.8%。预计每亩可增加约500元的经济收益。”盱眙县龙虾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东说。

  在“龙虾之都”盱眙,全县有20万人忙活在龙虾产业链上。今年“盱眙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353.12亿元,连续8年位居全国水产类榜首。经过20多年的接力打造,“一只虾”成功撬动了富民增收的大梦想。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淮安锚定打造“农业强市”目标,精心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的提高优质稻米、小龙虾、规模畜禽、螃蟹、绿色蔬菜五大产业集群的广度和深度。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6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国家级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7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行走在淮安这方土地,显著感受到的是古老厚重与青春活力两股气息交相叠加,共荣共生。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指引下,这里扶优培强,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一个县城集聚起近2000家仪器仪表市场经营主体;优化营商环境,这里不断使出新招,用数字化智慧化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一张网”看尽每步流程;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里不断拉长乡村产业链,“一只虾”富起一方人,和美乡村新貌不断展现。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打开眼界,继而布局长远;敞开胸怀,方可包容万物。创新、诚信、高效……鲜明的信号正在传递,这是一个有着饱满奋进姿态的城市。正如淮水在此安澜,业兴人和正在淮安成为现实,江淮新篇章也正在这里精彩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