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酸,又名一氯醋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精细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可溶于苯、氯仿和乙醇。加热分解,生成有毒氯化物。
氯乙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精细化工原料,用于生产甘氨酸、羧甲基纤维素、2-甲,4-氯苯氧基乙酸、氰乙酸、巯基乙酸、表面活性剂等,大范围的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油田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纺织助剂、表面活性剂、电镀、香料香精等领域。
氯乙酸也是一种重要的羧甲基化剂,用于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乙二胺四乙酸等,还用作有色金属浮选剂及色谱分析试剂等。用作聚酰胺的优良阻燃剂,在PVC中代替部分三氧化二锐阻燃消烟,润滑性好。
根据催化剂及生产方式不同,氯乙酸生产的基本工艺大致上可以分为硫磺间隙法、醋酐间歇法以及醋酐连续法三种,近年来,伴随环保监管日益严格,以及相关工艺持续优化,醋酐连续法产能扩张迅速,部分企业的醋酐间歇法装置、硫磺间隙法装置逐渐向醋酐连续法装置转换。
乙酸催化氯化法是目前国内外生产氯乙酸最主要的方法。它又可分为间歇式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连续化生产的基本工艺两种。间歇式生产的基本工艺是一般硫磺粉为催化剂,控制其用量约为乙酸总量的3%(质量百分数)反应采用二级串联氯化,主锅在90℃下通氯气,控制反应温度为96-100°C,副锅反应温度为 85-90℃,当反应终点密度为 1.35时即为反应终点。保温反应1小时后加入循环母液冷却结晶,在凝固点以上1-2°C加入晶种,缓慢冷却至25°C左右经抽滤或离心分离制得产品。尾气氯化氢送填料吸收塔回收副产盐酸。目前,国外该法已经被淘汰,而我国的生产厂商主要是采用该法进行生产,该法生产的基本工艺虽然最简单,但消耗高,产量低,所得产品质量差,生产周期长,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高、三废污染严重,催化剂硫磺粉不仅污染主产品,也污染副产品盐酸,有时还造成管道设备的堵塞,使生产不正常,使得产品的应用场景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连续法氯乙酸生产的基本工艺是以乙酸、液氯为原料,醋酐和硫酸为催化剂,经乙酸氯化、蒸馏、结晶、分离、干燥等过程制得氯乙酸。该法所得产品质量高,原料消耗少,且对原料氯要求不太苛刻,可以用液氯尾气或气氯生产,不足之处是反应转化率低,仅有45%左右,增加了蒸汽消耗和电耗。目前该法是世界上生产氯乙酸的主要方法,美国、日本、德国、荷兰、加拿大等国的大型氯乙酸生产企业均采用该法进行生产。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氯乙酸下游应用领域广泛,近年来,伴随下游市场需求释放,我国氯乙酸生产能力不断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已成为氯乙酸生产大国,但受技术限制,我国高纯氯乙酸产能不足,产品对外依赖度仍较高,未来我国氯乙酸产业体系有待逐步优化,同时伴随环保监管趋严,上下游一体化有望成为未来氯乙酸行业发展主趋势。
山东中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有着丰富的氯乙酸项目的设计经验,曾为多家知名生产公司进行工艺设计,工艺先进,设计合理,能够直接进行工程定制设计,实现前期设计、过程跟踪、后期优化的“一站式”设计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