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2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江南体育官网入口

2022年02月22日

2023-10-29 17:42:16 江南体育官网入口

  B04 人社 2022年2月22日星期二 在“助”上想路子 精准高效引进人才 最近几天,师超电话不断。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新材料专班、济宁市人社局、齐鲁人才网积极沟通新材料产业的专场招聘会。“春节过后,利用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在家的有利时机,我和新材料产业专班、人才要素保障组主动汇报后,谋划开展专场招聘会。”师超说:“为克服疫情影响,减少企业和求职者来回奔波,我们在2月10日至2月19日,开展为期10天的网络招聘。” 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经验,师超对于人才用工招聘已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也划定了“路线图”,那就是分层分类精准解决。其中,针对高端研发人才,采取“柔性引才”的方式精准对接,和山东大学卢海峰教授洽谈,采取“挂职科技副总”的形式攻克公司在研发技术上的难题。 而针对技能人才,师超则采取“引育结合”方式强化培育。精准推送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政策,成功组织121名技能工人参加有机合成工、化学检验员的自主评价。在其争取帮助下,山东硅科成为金乡县第2家、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首家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单位。 “针对一线操作工人,我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广罗人才。”师超和记者说,他会同金乡县社部门积极行动,开展了“返乡农民工”“名校人才直通车”等系列网络专场招聘会。 挂外联强进入外资 扑下身子助企进阶 “山东硅科主要是做功能性硅烷及聚硅氧烷系列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功能性硅烷产品位居行业前三,长链烷基、环氧基、乙烯基产品更是位居全国首位。”说起公司的产品,师超如数家珍。 为逐步扩大全球市场和寻求更强技术上的支持,公司和德国瓦克集团意向合作。“但在谈判尽职调查时,却遇到了不少难题。瓦克反馈公司在项目手续、社保缴纳等方面的一些疑问。”师超回忆说。 渠源总经理把问题反馈后,经过分析研判,他决定采取‘两步走’的办法处理问题。对人社部门职责内的,协调相关科室单位做解决;对于跨部门的,积极向攀登小组负责同志汇报,协调相关部门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快速拿出解决方案。同时,师超也先后两次邀请市、县人社部门赴公司,对企业问题诉求逐项梳理,提出较为合理方案。去年10月27日,公司与德国瓦克集团顺利签订了1.2亿欧元合资项目协议。 “我始终把企业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为客户服务。”驻企近半年的时间,师超帮助公司解决大大小小的事情20多件。“去年,积极帮助对接省市有关部门,成功帮助公司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成功获批省级单项冠军企业和山东省非公有制企业创新100强。” 师超说,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目标要求,作为助企干部,我将做到有求必应、事不过夜、开拓创新、守牢底线,为企业攀登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汪泷房体朔通讯员徐文锋 2021年8月,济宁市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旨在通过市、县两级选派干部“一对一”包保靠上服务,深入推动制造强市建设、加快企业攀登和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来自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政策法规科科长师超便是其中一员,作为助企干部来到山东硅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如今,身穿一身工装的他,已然能够熟悉的奔走于公司研发、项目、生产一线,企业各部门生产运营情况都了然于心。 师超(右一)正在企业实验室内和研发人员交流。 与种子结缘,让地里多长庄稼是他的儿时梦涉农14年,周平盯上了农业“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从伟康岩 看到庄稼长势旺盛 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老白,现在地里长势咋样?” “好得很,周总!” 2月17日,兖州区大安镇白家店村西头的麦地里,返青的麦苗长势正旺。周平开车来到田间地头,察看麦苗长势,一下车就看到种粮大户白桂林,老远就跟他打招呼。 白桂林是白家店村人,当地的种粮大户,承包了200亩地种小麦,也是周平的客户,用的麦种是周平销售的菏麦179。白桂林说,自从用了周平的麦种,亩产能达到1400斤。“前段时间,兖州区搞农业观摩,自己的地成了示范,这让自己很有成就感。” “你看,这棵麦苗有八个蘖,能多出几个麦穗。”周平蹲下来,拔出一颗麦苗查看长势,不时跟白桂平交流着,言语间流露出喜悦的神情。 周平,山东众人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从事种子、化肥等农资的销售,跟土地打交道14年了,为农户提供优质的良种,让地里多出粮食,是周平干这一行的初衷。 空闲的时候,周平就会来到田间地头来看看庄稼的长势,这成了他的规定动作。发现病虫害问题,周平会给农户支招,传授农业知识,“看着长势旺盛的庄稼,心安!”周平笑着说。 让地里多长庄稼 是他儿时的梦想 周平对土地是有感情的,他是济宁高新区王因镇柳沟村人。小时候,每到农忙时节,就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忙活,看到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想让土里多长庄稼”的念想时常在脑海里打转。 高考那年,周平报考了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从此与种子结缘。 大学毕业后,周平考取了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被安排到汶上县一个乡镇工作。不甘于乏味的工作节奏,一年后,周平主动辞职,去北京打工,在种子公司从事种子销售、育种工作。 “虽然每月拿着七八千块钱的工资,可还是在给别人打工,总觉得施展不开手脚。”2008年,周平辞去北京的工作,回老家“单干”。做起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的销售,后来又流转300多亩土地,成立兖州区德农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田间种粮。 烈日骄阳下,白家店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周平辛勤劳作的身影,一如当年自己的父母在田间劳动的情形。 “我卖的不光是产品,更是农户一年的希望。”周平说,与别的行业不同,自己卖得种子是有分量的。为此,周平四处搜罗优质的种子品种,寻找每一粒好种子提供给农户种植。周平算过一笔账,一个优质的种子品种,能让农民一亩地多产100斤粮食,不光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为国家粮食安全出了一把力。 “以公司的科农2009为例,该品种属于强筋小麦,产量与普通小麦差不多,但收购价格比普通小麦高0.1元,每亩地至少为农民增收100元。”周平介绍,目前该品种已在济宁周边县市种植了3.5万亩。 研发玉米新品种 期待成功那一天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产业的命脉,与种子打交道多年的周平,深谙种业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这是父本,这是母本,不同的排列组合就会有不同的品种,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中找到最完美的组合。”在公司一间堆满玉米的仓库里,周平随手拿出一袋标有日期和代号的玉米说,这都是用于玉米育种研发的“材料”,目前已经收集了近6000份。 2021年,周平出资30万元,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开展植物金属耐受蛋白在玉米铁生物强化上的应用研究。“围绕普通玉米、青储玉米、鲜食玉米品种的铁生物强化,通过对玉米铁生物强化种质资源的创制,提高品种的品质竞争力。”周平说,新品种研发成功后,能实现玉米的高的附加价值产出,孵化特色产业链,增加农户种植效益,还能对人的健康有益。“很适合有贫血症状的人,在吃玉米的同时就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周平说,育种是一个技术活儿,也是个辛苦活,考验着人的体力、耐力和判断力。周平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自己研发的新品种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我想让土地多长庄稼。”这是周平儿时的梦。大学期间,他钻研农学,毕业后毅然放下“铁饭碗”,一头扎进农田里,一干就是14年。农资批发、种子销售、跟农业有关的,周平都干过。如今,周平又把目光投向育种研发,致力于种业的科学技术创新。 扫码看视频。 周平(左)正在和田间查看麦苗长势。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找记者上壹点 编辑:刘凯平组版:曾彦红校对:施园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保科主任李燕2月25日(周五)坐诊德州市立医院

  *上投摩根赵隆隆:新能源汽车估值性价比已经凸显,重点挖掘竞争力更强的公司

  最近几天,师超电话不断。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新材料专班、济宁市人社局、齐鲁人才网积极沟通新材料产业的专场招聘会。“春节过后,利用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在家的有利时机,我和新材料产业专班、人才要素保障组主动汇报后,谋划开展专场招聘会。”师超说:“为克服疫情影响,减少企业和求职者来回奔波,我们在2月10日至2月19日,开展为期10天的网络招聘。”

  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经验,师超对于人才用工招聘已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也划定了“路线图”,那就是分层分类精准解决。其中,针对高端研发人才,采取“柔性引才”的方式精准对接,和山东大学卢海峰教授洽谈,采取“挂职科技副总”的形式攻克公司在研发技术上的难题。

  而针对技能人才,师超则采取“引育结合”方式强化培育。精准推送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政策,成功组织121名技能工人参加有机合成工、化学检验员的自主评价。在其争取帮助下,山东硅科成为金乡县第2家、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首家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单位。

  “山东硅科主要是做功能性硅烷及聚硅氧烷系列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功能性硅烷产品位居行业前三,长链烷基、环氧基、乙烯基产品更是位居全国首位。”说起公司的产品,师超如数家珍。

  为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和寻求更强技术上的支持,公司和德国瓦克集团意向合作。“但在谈判尽职调查时,却遇到了不少难题。瓦克反馈公司在项目手续、社保缴纳等方面的一些疑问。”师超回忆说。

  渠源总经理把问题反馈后,经过分析研判,他决定采取‘两步走’的办法处理问题。对人社部门职责内的,协调相关科室单位做解决;对于跨部门的,积极向攀登小组负责同志汇报,协调相关部门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快速拿出解决方案。同时,师超也先后两次邀请市、县人社部门赴公司,对企业问题诉求逐项梳理,提出较为合理方案。去年10月27日,公司与德国瓦克集团顺利签订了1.2亿欧元合资项目协议。

  “我始终把企业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为客户服务。”驻企近半年的时间,师超帮助公司解决大大小小的事情20多件。“去年,积极帮助对接省市有关部门,成功帮助公司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成功获批省级单项冠军企业和山东省非公有制企业创新100强。”

  师超说,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目标要求,作为助企干部,我将做到有求必应、事不过夜、开拓创新、守牢底线,为企业攀登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21年8月,济宁市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旨在通过市、县两级选派干部“一对一”包保靠上服务,深入推动制造强市建设、加快企业攀登和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来自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政策法规科科长师超便是其中一员,作为助企干部来到山东硅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如今,身穿一身工装的他,已然能够熟悉的奔走于公司研发、项目、生产一线,企业各部门生产运营情况都了然于心。

  白桂林是白家店村人,当地的种粮大户,承包了200亩地种小麦,也是周平的客户,用的麦种是周平销售的菏麦179。白桂林说,自从用了周平的麦种,亩产能达到1400斤。“前段时间,兖州区搞农业观摩,自己的地成了示范,这让自己很有成就感。”

  周平对土地是有感情的,他是济宁高新区王因镇柳沟村人。小时候,每到农忙时节,就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忙活,看到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想让土里多长庄稼”的念想时常在脑海里打转。

  高考那年,周平报考了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从此与种子结缘。

  “虽然每月拿着七八千块钱的工资,可还是在给别人打工,总觉得施展不开手脚。”2008年,周平辞去北京的工作,回老家“单干”。做起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的销售,后来又流转300多亩土地,成立兖州区德农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田间种粮。

  “我卖的不光是产品,更是农户一年的希望。”周平说,与别的行业不同,自己卖得种子是有分量的。为此,周平四处搜罗优质的种子品种,寻找每一粒好种子提供给农户种植。周平算过一笔账,一个优质的种子品种,能让农民一亩地多产100斤粮食,不光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为国家粮食安全出了一把力。

  “以公司的科农2009为例,该品种属于强筋小麦,产量与普通小麦差不多,但收购价格比普通小麦高0.1元,每亩地至少为农民增收100元。”周平介绍,目前该品种已在济宁周边县市种植了3.5万亩。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产业的命脉,与种子打交道多年的周平,深谙种业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这是父本,这是母本,不同的排列组合就会有不同的品种,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中找到最完美的组合。”在公司一间堆满玉米的仓库里,周平随手拿出一袋标有日期和代号的玉米说,这都是用于玉米育种研发的“材料”,目前已经收集了近6000份。

  2021年,周平出资30万元,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开展植物金属耐受蛋白在玉米铁生物强化上的应用研究。“围绕普通玉米、青储玉米、鲜食玉米品种的铁生物强化,通过对玉米铁生物强化种质资源的创制,提高品种的品质竞争力。”周平说,新品种研发成功后,能实现玉米的高的附加价值产出,孵化特色产业链,增加农户种植效益,还能对人的健康有益。“很适合有贫血症状的人,在吃玉米的同时就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我想让土地多长庄稼。”这是周平儿时的梦。大学期间,他钻研农学,毕业后毅然放下“铁饭碗”,一头扎进农田里,一干就是14年。农资批发、种子销售、跟农业有关的,周平都干过。如今,周平又把目光投向育种研发,致力于种业的科学技术创新。